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
为了培养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本次竞赛应体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特制订本命题。
竞赛主题:绿色环保、再生能源
竞赛命题:再生能源小车
1. 设计要求
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液态乙醇燃料转换为机械能,并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小车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承载一定质量的重物,以小车前行的距离、时间、能耗和所承载重物的质量大小来综合评定成绩。
能量转换采用一种外部连续燃烧的单缸引擎装置,基本结构由学生自行设计与制造,汽缸最大缸径不超过Φ15mm;竞赛时统一配发液体乙醇燃料,燃料燃烧装置采用酒精灯,结构自主设计;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均由燃料能量转换获得,不可提供任何其它形式的能量;竞赛跑道为长40m宽1.0m的木质地板,缓冲区长0.5m;所承载的重物为1kg,比赛时组委会统一提供。
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非驱动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要求:①决赛时小车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Φ50×h(mm)的实心圆柱型普通碳钢作为载荷,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②非驱动轮的最大外径不大于Φ50mm。
参赛队需要提交关于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包括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本分析及工程管理四份报告)。
2. 自主制作
以参赛小组为单位,每组不多于3人。按照竞赛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单位内,自主设计与制作出全部的零件,并安装调试好参赛的小车。
3. 预赛规定
小车不加载荷在指定赛道上进行比赛,小车运行距离越长、运行速度越快、消耗能源越少,得分越高。小车行走距离以竞赛规定的赛道内行走为前提,即在宽1.0m赛道内行走的距离超过5米成绩有效。每个参赛队只能出一辆小车参加比赛,每车有二次机会,取二次成绩中最高得分作为最终的小车运行成绩
4. 决赛规定
(1)从预赛队伍中选拔出50%的参赛队进入决赛。
(2)第一竞赛环节
携带安装并调试好的小车,在比赛现场使用符合命题要求的燃料能源,加载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载荷,在指定的赛道(长40m宽1.0m)上进行比赛,行走距离超过5米成绩有效。每车有二次机会,取二次成绩中最高分作为此项的最终成绩。
(3)第二竞赛环节
(a) 进入此环节的参赛队,需取下小车原有的非驱动轮和一个驱动轮,重新加工小车的驱动轮和非驱动轮。根据原设计图纸和竞赛组委会的指定要求,采用快速成形(制作非驱动轮)和普通车削(制作驱动轮)工艺方法完成加工,并进行小车装配和调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加工时间、加工质量和加工能力来计算此项最终成绩。
(b) 使用符合命题要求的燃料能源和安装现场加工零件的小车,在指定的赛道(长40m宽1.0m)上进行比赛。小车行走过程中不加载荷,行走距离超过5米成绩有效。每车有三次机会,取三次成绩中最高分作为此项最终成绩。
(c) 参赛队进入答辩环节,需准备关于本队参赛作品的工艺成本和管理对策等相关知识的参加答辩,评委根据自述和答辩的情况给出此项最终得分。
(4)总成绩评定
综合设计说明书(工程管理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工艺设计方案、成本分析方案)、非驱动轮和驱动轮加工质量及成本(①是否符合图纸要求,②现场加工表现)、小车运行情况及技术答辩等成绩,计算出最终成绩。
附件:GCZX/UploadFile/20120830-3.pdf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pdf文件